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

2016年12月08日 10:01:22 访问量:1065 作者:甘泉小学教导处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及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二)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强化实践育人、综合育人。各门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一至九年级开设相应的综合性地方课程,旨在根据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六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选择性原则

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时,必须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留有一定课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开设特色学校课程,增强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初中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

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

(三)课程计划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课 时    

年级

课程

总课时

品德

品德与生活(社会)

2

2

2

2

2

2

 

 

 

420

思想品德

 

 

 

 

 

 

3/2

2

3

257

语文

8

8

7

7

6

6

5

5

5

1985

数学

4

4

4

4

4

5

5/4

5 /4

4

1323

外语

 

 

2

2

2

2

3/4

3 /4

3

623

历史与社会

历史

 

 

 

 

 

 

2

2

2

206

地理

 

 

 

 

 

 

2

2

 

140

科学

科学

 

 

2

2

2

2

 

 

 

280

生物

 

 

 

 

 

 

2/3

2

 

157

物理

 

 

 

 

 

 

 

2

3

169

科学

化学

 

 

 

 

 

 

 

 

3

99

体育与健康

4

4

3

3

3

3

3

3

3

1009

艺术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信息

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劳动与技术教育

 

 

 

 

 

 

1

1

1

103

地方

课程

3

3

3

3

3

3

4

3

3

974

学校

课程

1

1

2

2

3

2

1

1

1

488

周总课数(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书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义务教育一至二年级、七至九年级由各地从语文、美术等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晨(夕)会

每天20分钟。

大课间体育
活动、眼保健操

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下午安排眼保健操各1次,每次5分钟。

 

 

说明:表中的“x/y”表示单周上x节课,双周上y节课。如“4/3”表示单周上4节课,双周上3节课。

四、课程设置说明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从七年级开始开设,每周1课时;其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2. 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川教〔2010〕120号)开发与管理。

3.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科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 一至九年级设置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特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以及综合实际活动中的小学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开设专题教育活动。

6. 小学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级开设外语,其课时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课时中解决。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

7. 遵循学生的发展的规律,根据需要,学科课程可以进行开设长短课时的探索,如小学英语可以30分钟为1节课。

 

文章录入:曾口镇甘泉小学    责任编辑:甘泉小学教导处 

编辑:何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巴州区曾口镇甘泉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甘泉小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